特斯拉 vs 拼多多这出大戏,从上周末一直演到现在,终于有了一点落幕迹象。
新浪财经报道,周二 8 月 18 日夜,那位提车被拒的武汉车主在拼多多和宜买车(“团购特斯拉”实际销售主体)协助下,成功提车并已上险。然而紧接着事件反转,特斯拉中国对外事务副总裁转发一特斯拉员工微博表示:“武汉车主提车为假消息。”到凌晨,武汉车主又通过其他媒体称确已成功提车,使用了拼多多的 2 万元补贴,但购车用的是家人账户。
特斯拉没有“服软”,拼多多补贴成功,消费者最终提车,看似大好结局背后是双方矛盾并未解除。这标志着特斯拉铁腕定价权的沦丧吗?不是。这是拼多多式补贴营销的胜利吗?也未必。
拼多多没错?
众所周知(哪怕原本不是众所周知,现在应该也众所周知了),特斯拉以 100% 全自营渠道成为了汽车行业中的特例,打破了常年以来生产厂商、区域经销商、4S 店这条利益链,也随之获得了对自家产品定价权的牢固掌握——直到此次拼多多事件的发生。
拼多多对特斯拉独家定价权的挑战,是特斯拉奋起反击的背后缘由,却不是解决这一事件的关键点。
原因很简单:这是一个商业规则问题,却不涉及违法违规。很多舆论也指出了这一点:未经授权,不代表不得销售。“授权经销商”相当于厂商发的一块牌匾,证明该经销商是受厂商认可的“朋友”;但没有这块牌匾、未经“朋友”认可,你依然可以“不经授权”地卖它的商品。法律从来没有规定,只有品牌方的“朋友”才能卖它的货。
拼多多也好,宜买车也好,即便未经特斯拉许可授权,只要没有欺骗消费者“自己可以代表特斯拉”之类,那么在自家平台上卖特斯拉汽车并不违法。自家平台当然可以自主定价,“补贴 2 万元”也没有违法违规,只要拼多多乐意,补贴 27 万元全款都没问题。
然而有一个实际到不能再实际的问题是——你卖的车,从哪儿来呢?
点击还打不打
@呢本日本 sj都觉得你八点半